桃酥的前世今生
桃酥是一種南北皆宜的特色小吃,以其干、酥、脆、甜的特點聞名全國,深受大眾喜愛。
相傳在唐朝初期,景德鎮周邊縣樂平、貴溪、鷹潭等地農民紛紛前往做陶工,由于當時工作繁忙,當時有一位樂平農民將自家帶來的面粉攪拌后直接放在窯爐表面烘焙,由于其常年咳嗽,平日常有食桃仁止咳習慣,故在烘焙時候會加入桃仁碎末。其他瓷工見此法做的干糧便于日常保存和長途運送瓷器時候食用,便紛紛仿效,因并取名“桃酥",這便是桃酥的由來。
隨著瓷器的運送,桃酥在運送途中一一留下足跡,被當地老百姓所喜愛,又在其原有基礎上加上一些當地的特色食物,到了唐朝天寶年間,桃酥制作工藝成熟,口感更好,被傳至皇宮中,成為宮廷常見的一款點心,后被稱謂“宮廷桃酥”。
到了明嘉靖年間,江西出了兩位首輔,夏言和嚴嵩,一忠一奸,嚴嵩是夏言提拔的,夏言卻被嚴嵩陷害致身首異地,夏言屬后裔有一部分逃到上清掛洲村,一部分人在今龍頭山下,把宮廷做桃酥為技術傳了下來。
建國初期逢年過節走親訪友,送上一包桃酥,一斤為一包,圓扁扁的一塊塊桃酥被包成長方型,一根筷子長,半根寬,包時很講究,里外三層,里層為曬干的荷葉,二層為厚草紙,再用黃紙或白紙縛外,上面貼張印花,像是當今的商標,又酥又甜的桃酥馨香誘人,送禮送桃酥成為當時的一種時尚。
后來唐糕祖把傳統宮廷桃酥配方帶到重慶,唐糕祖出品的桃酥“酥香脆甜”,入口即化,而且還混著黑芝麻的香氣,經典的配方有著兒時的味道,讓人回味無窮,一時名聲大噪,受到了食客的一致好評!
上一條:祝賀泰安臻品味食品有限公司?安徽客戶成功加盟桃酥大王! |